加密货币崩盘后,投资者涌向对冲工具防范新一轮暴跌
上周五(10月10日),加密货币市场遭遇史上最大清算事件,杠杆头寸总计蒸发超过190亿美元。这场恐慌性抛售源于流动性不足和急剧波动,导致比特币、以太坊等主流币价暴跌。投资者现正通过期权市场积极布局,买入看跌期权和保护性合约,以防新一轮自由落体式下跌。
事件回顾
特朗普总统周五晚间宣布,从11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%关税,并威胁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。此举是对中国限制稀土矿物出口的回应,瞬间点燃全球贸易战担忧。加密市场随之崩盘:
- 比特币:从周初高点12.5万美元跌破10.2万美元,现徘徊在11.3万美元附近,下跌超12%。
- 以太坊:重挫12.7%,至3778美元。
- 清算规模:据CoinGlass数据,24小时内超160万交易者被迫平仓,总额达190亿美元(部分估算超300亿美元),远超2022年FTX崩盘时的16亿美元,是史上最大单日事件。
- 影响范围:币安等交易所报告账户冻结和止损失效,altcoins一度闪崩至零,杠杆多头头寸损失占比高达80%(约80亿美元)。
市场分析称,此次波动源于机构过度杠杆和地缘政治黑天鹅,放大恐慌。
当前市场动态
周一(10月13日)开盘后,期权交易量激增,投资者转向“对冲”策略:
- 看跌期权热销:比特币和以太坊的put期权(赌跌)成交量翻倍,隐含波动率升至80%以上,显示预期更多震荡。
- 机构动向:据X平台讨论,一位“鲸鱼”交易者在崩盘前开设3.92亿美元比特币空头仓位,获利超1.92亿美元,并继续加仓至3.4亿美元,引发操纵质疑。
- 资金流入:尽管崩盘,加密基金本周录得数十亿美元新流入,显示机构视此为买入机会。但交易量飙升145%,反映持续恐慌。
- 社交反馈:X用户热议“买低点”陷阱,部分协议如River在闪崩中保持稳定,凸显DeFi架构差异。
潜在风险与展望
贸易战升级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,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,加密作为风险资产首当其冲。短期内,比特币或测试10万美元支撑位,若中国反制加剧,清算潮或卷土重来。长期看,历史数据显示10月修正后常有反弹(2017-2020年平均涨21%)。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