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资美妆巨头高管大换血:业绩寒冬下的自救

2025年9月,外资美妆巨头集体迎来高管“地震”,多家公司通过挖角、重组和薪酬调整,试图扭转业绩下滑。 这波变动直指行业寒冬:消费者支出放缓、竞争加剧,加上亚洲旅行零售疲软,导致全球美妆市场增速放缓至个位数。

主要变动一览

公司关键动作背景与影响
LG生活健康从欧莱雅挖角前高管李善珠(Lee Sun-joo)任CEO美妆利润暴跌70%,创82季度首次亏损。 李将推动全球品牌增长,目标重振K-beauty出口。
雅诗兰黛新设多高管岗位,引入外部人才;高管薪酬降28%;计划裁员5800-7000人上半年亏损3.87亿美元,旅行零售销量跌28%。 裁员占全球员工11%,旨在节流10亿美元,聚焦高端定价和新品加速。
欧莱雅调整6名高管:David Greenberg转任美国区主席;Alexis Perakis-Valat接任CEO近5年净利首降,但Q1销售仍超市场。 强化美国最大市场,强调创新与数字转型。
联合利华更换50名高管(占前200高管25%);任命Srinivas Phatak为新CFO营业额6年来首降,CEO Fernandez推动“零容忍平庸”改革。 包括冰淇淋业务分拆,目标加速增长。

这些巨头上半年业绩集体承压:库存积压、电商竞争和经济不确定性让护肤、彩妆需求疲软。 裁员与换血是“节流+开源”组合拳,但能否破局?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