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ta推出Vibes:AI生成短视频新功能,刷屏全靠“智能”创作

Meta Platforms最近上线了“Vibes”功能,这是一个专为AI短视频设计的资讯流,集成在Meta AI app和meta.ai平台上。

简单说,它像抖音或Instagram Reels,但所有视频都由AI生成,用户可以轻松创作、混剪和分享。Meta CEO马克·扎克伯格在Instagram上亲自演示了这个“AI眼糖”,但也引发争议:有人赞创意无限,有人吐槽是“低质AI垃圾”。

Vibes是什么?上线背景

Vibes于2025年9月25日正式推出,是Meta AI的重大更新。 公司正加速AI布局,尤其在Llama 4模型遇挫后,重组了Superintelligence Labs团队,投入重金追赶OpenAI和Google DeepMind。 Vibes不是简单工具,而是“发现与创作”平台:用户刷视频获取灵感,然后用AI一键生成自己的内容。Meta称,这是为了让AI媒体工具更易上手,未来会更个性化。

怎么玩?核心功能一目了然

Vibes操作超简单,适合新手:

  1. 刷视频:打开Meta AI app或meta.ai,进入Vibes feed。里面全是AI生成的短视频,比如毛茸茸生物跳立方体、猫揉面团或狗在水田奔跑。
  2. 创作/混剪:看到喜欢的?一键从零开始生成,或remix现有视频。加视觉效果、音乐、风格调整(如古埃及风自拍)。
  3. 分享:直接发到Vibes feed、私信朋友,或跨平台上Instagram/Facebook的Stories和Reels。Instagram上看到AI视频,还能点进Meta AI app混剪。

目前是预览版,Meta与Midjourney和Black Forest Labs合作,后续用自家模型升级。 算法会根据你的喜好推送,预计很快上瘾。

为什么争议大?“AI slop”怎么看

Vibes被比作“无限AI垃圾机”:视频视觉炫酷,但缺乏故事性和真实感。 媒体如TechCrunch直呼“没人要的低质内容”,尤其Meta今年刚劝创作者别做“无价值短视频”,转而推“真实叙事”。 用户反馈两极:小孩可能爱这“眼糖”,但成人觉得空洞,像“数字空热量”。优点:

  • 创意门槛低:零基础也能产出专业视频,适合实验。
  • 生态融合:无缝连Instagram/Facebook,放大分享。

缺点:

  • 质量参差:AI生成易重复、诡异(Uncanny Valley效应)。
  • 上瘾风险:无限刷屏,可能“毁脑子”。

Meta回应:这是早期版,未来加更多工具和艺术家合作,提升品质。

Vibes让Meta从“社交”转向“AI娱乐”,押注生成内容重塑短视频赛道。 它简化创作,但也放大AI“劣质”痛点——是创新还是“slop”?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