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建议韩国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,韩国:无法支付
2025年9月27日,路透社报道,韩国无法按照美国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所建议的那样,一次性支付3500亿美元在美国投资,以换取降低关税,而是寻求替代方案。
韩国总统李在明(Lee Jae-myung)的国家安全顾问魏圣乐(Wi Sung-lac)在Channel A新闻电视台表示:“我们无法以现金形式支付3500亿美元。” 他强调,这一立场并非谈判策略,而是“客观和现实上无法承受的水平”。 这一声明发生在7月盟国领导人握手协议后,该协议旨在将美国对韩国进口品的关税从25%降至15%,但后续谈判陷入僵局,主要围绕资金结构和控制权。
关税协议的关键细节
- 协议背景:7月30日,特朗普宣布与韩国达成初步协议,美国将对韩国进口品征收15%关税(低于此前威胁的25%),作为交换,韩国同意在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,并购买价值10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(如液化天然气)。 韩国外汇储备约为4160亿美元,相当于协议金额的84%,专家认为一次性支付将引发美元短缺和金融不稳定。
- 韩国立场:韩国提议将3500亿美元投资以贷款、贷款担保和股权形式提供,而非现金支付。 总统李在明上周表示,没有货币互换等保障措施,此类巨额支出将导致韩国经济危机。 韩国还要求美国提供外汇互换协议,以避免韩元波动,但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·卢特尼克(Howard Lutnick)表示“没有灵活性”,韩国必须接受类似日本的协议或面临关税。
- 与日本比较:日本已签署5500亿美元投资协议,特朗普声称其为“一次性”支付,但韩国经济规模较小(去年经常账户盈余990亿美元,日本近2000亿美元),韩元全球交易量远低于日元,无法承受类似压力。
经济影响与争议
谈判停滞可能危及韩国出口商的关税减免,并影响半导体和造船等领域的合作。 韩国工业部长金正宽(Kim Jung-kwan)上周从纽约返回后表示,韩国仅能筹集200-300亿美元,而非3500亿美元。 这一僵局凸显特朗普“交易艺术”风格,使用关税作为杠杆迫使贸易伙伴“出血”,但专家质疑其是否构成“贸易人质”。
这一事件加剧了美韩贸易紧张,可能影响10月底特朗普与习近平在韩国的峰会。